為什麼會想寫這個主題呢? 在 Web 3.0 尚未普及的 2025 年,就先寫一篇 Web 4.0 的文章契機是因為剛好在圖書館接觸到吳宥忠所撰寫的 ⟪Web 4.0 商機大解密⟫ 這本書,先不論內容寫的好壞,他激起了我的一些好奇心去探索 Web 4.0,以及去了解 Web 3.0 的現況。這篇文章並不會深入探討 Web 底層所使用的技術,而是單純想觸發一些人對未來的想像。因為我覺得要先有實際的想像,才能去將想像化為現實。
Read more
為什麼會想寫這個主題呢? 在 Web 3.0 尚未普及的 2025 年,就先寫一篇 Web 4.0 的文章契機是因為剛好在圖書館接觸到吳宥忠所撰寫的 ⟪Web 4.0 商機大解密⟫ 這本書,先不論內容寫的好壞,他激起了我的一些好奇心去探索 Web 4.0,以及去了解 Web 3.0 的現況。這篇文章並不會深入探討 Web 底層所使用的技術,而是單純想觸發一些人對未來的想像。因為我覺得要先有實際的想像,才能去將想像化為現實。
以前剛接觸程式語言的我,總以為程式越簡短越厲害,覺得複雜的邏輯如果能用少少的幾行代碼表達,就是程式設計裡的大師,然而,隨著經驗的增加,加上閱讀一些軟體工程師的著作,發現這種想法其實很傻也幼稚。”程式越簡短越厲害” 這句話乍看之下或對於個人開發專案似乎沒什麼毛病,不過換到團隊開發專案上就並非如此,儘管程式碼簡短但是團隊成員看不懂就會是一個大問題。
起初會想探索這個主題主要是由於工作需求需要針對平台的應用定義出要使用的 metadata,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這個主題蠻有趣的,也在探索的過程中,意識到 “Data is money” 這句話並不假,以及資料有其重要性和實踐性。